




5月12日,在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防灾减灾科技文化节(主会场)暨朝阳区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广场举办。本次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聚焦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打造一场沉浸式防灾减灾科普盛宴。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常委、副校长邹光华出席活动并致辞。
邹光华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地、毗邻北京副中心,70多年来积累了雄厚的办学实力,沉淀了深厚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文化。筹建大学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是不断提升应急管理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国应急需要和学科建设要求。
邹光华感谢各界对应急管理大学(筹)建设的支持,感谢主办方对应大救援队参加展演和科普活动的邀请。应大救援队从基础救援技术到专业资质认证的进阶,从应急避险与逃生训练中心建设到急救教育全国第二批示范校创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空间,来满足“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急救援人才。
在观摩活动中,应大救援队同学于主舞台演示CPR、急救技术、绳索技术;大学生志愿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模拟地震现场救援时演示了液压钳、双轮异向切割锯、起重气垫等10余种专业救援装备操作,展现应大青年志愿者技术素养。同步呈现智能折叠社区、地震动车模拟体验、机器人搜救演练等场景,吸引千余名市民互动参与。
“通过实战化展演,我们希望让公众直观感受科技如何‘跑赢’灾害。”应急管理大学(筹)救援队表示,团队将持续投身应急科普,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此次活动圆满落幕,但防灾减灾的使命永不止步。从前沿科技的集中亮相到多元活动的深度联动,这场防灾减灾科技文化节凝聚了各方力量,以科技为翼,为应急管理事业注入澎湃动能,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也让我们看到在AI时代,科技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写下生动注脚,未来各方也将持续携手,不断书写防灾减灾新篇章,以科技之力、协作之能、科普之效,为构建更安全的社会环境砥砺前行,让安全的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供稿:体育学院、学生工作处;编辑: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