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外国语学院在致远楼报告厅举办国际交流经验分享会。英语B225班杨裕航、221013班曾兰迪、英语B223班刘亚茹、221011班韩乐璇四位优秀学生代表,结合亲身参与国际项目的实践经历,分享了体会与感悟。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曹晶主持,国际合作处(留学生处)处长尚闯红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会。
曹晶介绍了活动初衷与流程,强调国际交流对个人成长、学术发展与跨文化理解的重要价值。国际合作处(留学生处)刘丰超老师系统介绍了国际合作处组织的各类交流项目,重点解析了模拟东亚峰会中国代表团的选拔流程,鼓励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把握实践机遇。
英语B225班杨裕航结合赴印尼参加2025年模拟东亚峰会的经历,从议题调研、立场文件撰写,到多边谈判与辩论技巧,逐一展开讲解。她表示,掌握国际会议礼仪、提升英语即兴表达能力,是适应国际交流的关键,而模拟峰会也深化了她对全球治理议题的理解。221013班曾兰迪分享了参与面向太平洋岛国2024“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练的体会,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灾害预警与物资调度中的实际应用,鼓励同学们关注“一带一路”技术合作,推动专业知识与国际需求相融合。英语B223班刘亚茹则以“一带一路”青年志愿者身份,讲述她在翻译服务与文化传播中的实战经验,就如何克服语言障碍、适应多元口音、高效完成翻译任务提供了具体建议,倡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夯实专业能力。221011班韩乐璇回顾了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合作论坛、中多建交二十周年庆典、中国救援队国际复测等多项高端活动的经历。她表示,这类平台对志愿者的英语表达、应急处理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建议同学们提前准备、积极争取,在服务中拓展视野、积累资源,展现中国青年的卓越风采。
尚闯红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同学们的精彩分享,并对外国语学院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勉励外国语学院学子心怀梦想、拓宽视野、脚踏实地,争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大人!
本次分享会通过四位优秀学生代表的实战经验,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国际交流行动指南。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落幕,而它所激发的走出去的热情与思考,将继续引领学子们走上成长之路。
(供稿:外国语学院;编辑:朱宏)